战国策·雍氏之役
刘向〔两汉〕
雍氏之役,韩征甲与粟于曰。曰代患之,告苏代。苏代曰:“何患焉?代能为代令韩不征甲与粟于曰,又能为代得高都。”曰代大悦曰:“子苟能,寡人请以国听。”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:“公不收楚计乎?昭应谓楚王曰:‘韩氏罢于兵,仓廪空,无以守城,吾收之以饥,不过一月必拔之。”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,是楚病也。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,今公乃征甲及粟于曰,此告楚病也。昭应收此,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,雍氏必拔。”公中曰:“善。然吾使者已行矣。”代曰:“公何不以高都与曰。”公中怒曰:“吾无征甲与粟于曰,亦已多矣。何为与高都?”代曰:“与之高都,则曰必折而入于韩,秦收之必大怒,而焚曰之节,不通其使,是公以弊高都得完曰也,何不与也?”公中曰:“善。”不征甲与粟于曰而与高都,楚卒不拔雍氏而去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楚国攻打韩国雍氏,韩国向西周征调士兵粮食,周王为此感到忧虑,就与大臣苏代共商对策。苏代说:“君王何必为这件事烦恼呢?我能让韩国不向西周征调士兵和粮食,又能让您得到高都。”周王听后非常高兴,说:“您如果能做到,那么以后寡人就让你来管理国家政事。”苏代于是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,对他说道:“您没有听说楚国的计策吗?楚将昭应当初曾对楚王说:‘韩国疲于征战,因而粮库空虚,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守住城池。我要乘韩国饥荒,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,不到一个月就能攻下。’如今楚国包围雍氏已经五个月了,还不能攻克,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,楚王已经开始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了。如今您来征调西周的士兵和
刘向
刘向(前77年—前6年),字子政,原名更生,世称刘中垒,世居汉代楚国彭城,仕于京师长安,祖籍沛郡丰邑(今属江苏徐州),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(前77年),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(前6年)。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,刘歆之父。曾奉命领校秘书,所撰《别录》,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。三篇,大多亡佚。今存《新序》《说苑》《列女传》《战国策》《列仙传》等书,其著作《五经通义》有清人马国翰辑本。《楚辞》是刘向编订成书,而《山海经》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。 57篇诗文 772条名句
文帝议佐百姓诏
刘恒〔两汉〕
间者数年比不登,又有水旱疾疫之灾,朕甚忧之。愚而不明,未达其咎。意者朕之政有所失、而行有过与?乃天道有不顺、地利或不得、人事多失和、鬼神废不享与?何以致此?将百官之奉养或费、无用之事或多与?何其民食之寡乏也?
夫度田非益寡,而计民未加益,以口量地,其于古犹有余,而食之甚不足者,其咎安在?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、以害农者蕃、为酒醪以靡谷者多、六畜之食焉者众与?细大之义,吾未能得其中。其与丞相、列侯、吏二千石、博士议之,有可以佐百姓者,率意远思,无有所隐。
虽有嘉肴
《礼记·学记》〔两汉〕
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《兑命》曰“学学半”,其此之谓乎!
螳螂捕蝉
《说苑》〔两汉〕
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,蝉高居悲鸣,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,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;黄雀延颈欲啄螳螂,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。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,而不顾其后之患也。